綠蘆筍以其豐富的營養(yǎng)和藥用價值而著稱于世,被列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。近年來,河北省河間市益豐農業(yè)科研所對芒筍高產(chǎn)栽培進行了試驗研究,取得了成功的技術經(jīng)驗,現(xiàn)總結如下。
一、建立高標準溫室大棚
選擇背風向陽,地勢平坦,土壤肥沃,耕層濃厚,排灌方便,通氣良好的砂質土壤地塊建棚。棚向以坐北朝南偏陽5度采光效果*。大棚東西長50米,跨度8.2米,后墻高2米,墻厚低寬1.2米,頂寬0.9米,脊高3米,后坡采用雙膜間夾20厘米厚的玉米秸或麥秸,膜上蓋45厘米厚的土,前坡面蓋聚乙烯無滴膜,棚前挖70厘米*70厘米的防寒溝,內填玉米秸或麥秸。
二、栽培技術
1、品種選擇。綠蘆筍應選擇耐寒、抗病、鱗片抱合,嫩莖綠色并較粗壯均勻的雜交種。
2、溫水浸種。播種前可用45~50℃溫水浸泡30分鐘,換清井水再浸泡24小時后瀝干,用30℃溫水沖洗*,放在25~30℃的溫度下催芽。每天早晚各用30℃溫水沖洗1次,然后洗去種子表面分泌物,防止霉爛。待種子發(fā)芽率達15%時(發(fā)芽以破殼露白為度)即可播種。
3、播種。在3月初用小拱棚育苗。苗床按每畝大棚選用1.5米*10米苗床兩個每個苗床施2.5公斤磷酸二銨,1.5公斤氯化鉀,然后翻地20厘米,把苗床整平、整細。先按行距10厘米開溝,溝深5厘米,然后按10厘米株距點播,每穴1粒種子,覆土3厘米左右,床面撒1605拌麥麩毒餌,消滅地下害蟲。而后小拱棚蓋上一層地膜,蓋嚴封好,一般不出苗放風。
4、苗床管理。由于蘆筍種子在10℃以上才能發(fā)芽,*溫度為25~30℃,小棚育苗播種時溫度尚低,夜晚棚上要蓋草苫。60%幼苗頂土時,應及時撒除地膜。幼苗出齊后,即進行放風。放風要在上午11時后,下午2時蓋上,放風口由小到大。隨著筍苗的長大,*后全部揭開棚膜。幼苗期白天溫度*控制在20~25℃,夜晚以保持18℃左右為宜。
5、定植。6月上旬,當苗高50厘米,3~6條根系,3個嫩莖時即可定植。定植的筍苗要按大小分級、分別定植,移栽時使蘆筍根盤萌發(fā)面都向南方。定植前,清除前薦作物的殘枝落葉,防止棚內病蟲害發(fā)生。施足基肥,一般每畝施農家肥7500公斤以上,三元復合肥50~70公斤,尿素20公斤,氯化鉀30公斤。并把土壤耕深20厘米,整平。從大棚一側按照南北向開溝,溝深10厘米,溝內施地蟲凈和地菌凈各3公斤,土藥摻勻,即可按照行距90厘米*30厘米定植。定植后要求*次覆土3~5厘米,待7~8天緩苗后第二次覆土與原苗土深相同為宜,*次覆土后應澆透水。
6、定植后管理。定植后1個月內要及時查苗補苗,發(fā)現(xiàn)死苗及時補栽,補栽苗要求比原苗大。幼苗定植后,7~8天就有嫩莖抽出,因為苗細嫩,對病蟲抵抗力和再生力很差,要及時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莖枯病及時噴施800倍50%多菌靈,發(fā)現(xiàn)蟲害及時噴藥防治。定植后一個月幼苗嫩莖已抽出4~5厘米高,為促進其生長發(fā)育,必須給予足夠的水分和養(yǎng)分,這時可追施速效化肥,每畝追尿素10~15公斤,或三元復合肥15~20公斤。8月25日前后蘆筍進入秋發(fā)階段,再開溝追農家肥3000~4000公斤,磷酸二銨10公斤,氯化鉀15公斤,三元復合肥40公斤。10月25日前后,把蘆筍莖稈割掉,并把殘枝落葉全部清除干凈,帶出棚外,集中燒掉。然后中耕松土,開溝追施三元復合肥40~50公斤,尿素20公斤。11月中旬澆*水,結合中耕松土,施地蟲凈和地菌凈各4公斤,把壟整成魚背狀,蓋上地膜。在12月中旬,夜晚蓋上草苫,使棚內溫度白天在20~28℃,晚上18~20℃。
7、采收。嫩莖頂土時,及時破膜放苗,當嫩莖長至20厘米高時,用鋒利的采筍刀齊地割下。采下的蘆筍隨手放入采筍箱中,采完后將嫩莖整理,分級捆扎、裝箱、用濕布蓋好出售,可暫時放于陰涼處,切不可用水浸泡以免腐爛變質。